<delect id="lrl59"></delect><video id="lrl59"></video>
<video id="lrl59"><delect id="lrl59"><delect id="lrl59"></delect></delect></video><video id="lrl59"><i id="lrl59"><font id="lrl59"></font></i></video><dl id="lrl59"><delect id="lrl59"></delect></dl><dl id="lrl59"><i id="lrl59"></i></dl>
<i id="lrl59"></i>
歡迎來到云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幫助文檔

您的位置  :  
Gartner數據顯示,2016年IaaS市場規模已達到253億美元,并有望在2018年達到450億美元。IaaS市場潛力逐步拓寬,云市場的巨頭們也開始紛紛亮出大招,在降價和優惠政策上做文章。
一邊瘋狂降價,一邊頻頻出錯,云計算是否真如
  從2006年發布云產品至今,亞馬遜AWS共宣布了52次降價,平均每年5次以上。這也掀開了云計算廠商的價格之戰。

  從2014年開始,阿里云每年降價十余次,年降幅高達30%。去年10月,阿里云宣布再次下調價格,核心云產品的最高降幅達50%,包括云服務器ECS、云數據庫RDS、云存儲OSS及云安全產品等。今年3月深圳云棲大會上,阿里云CDN降幅最高達35%,單價下降到0.17元/GB,成為業界價格最低,并因此間接影響到傳統CDN的老大網宿科技在第一季度財報中的急轉直下。

  也是在去年同一時期,以騰訊云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以移動沃云為代表的傳統電信運營商,以及以青云為代表的創新科技公司紛紛耐不住寂寞,開始進入降價"狂歡"。

  邊降價,邊出錯,用戶可玩不起

  各大云計算廠商在降價策略上,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但從實質上來講,這種策略往往是迫于競爭壓力,不斷向用戶市場宣傳自身產品的慣用手段。只不過,在這場價格游戲競賽中,總有幾家歡喜幾家愁。作為企業用戶而言,近幾年,國內各大云供應商先后出現云服務宕機問題,有時甚至嚴重影響了用戶自身利益。

  2014年11月2日下午,騰訊云服務器出現了6分鐘的訪問故障。騰訊云網站響應速度慢,圖片打不開,并出現無法登錄管理中心控制臺等問題。2015年6月21日,阿里云香港節點當天9點30分左右突然全線崩潰,截至當晚22點才逐漸恢復。2015年9月,亞馬遜AWS宕機,首先是亞馬遜DynamoDB服務出現問題,此后亞馬遜其他服務也受到影響,同時波及很多著名網站。2016年3月,亞馬遜AWS再次發生服務停擺事故,前后維持了近20分鐘。

  進入2017年3月,亞馬遜AWS再次宕機,包括BusinessInsider網站在內,很大一部分互聯網都出現癱瘓,官方解釋是AWS的計算機存儲服務S3遇到重要的技術問題。也就是在這個月,國內供應商相繼發生故障事件。如3月30日的青云北京2區機房電力故障引發部分網關設備及計算節點重啟。

  實際上,早有網友不斷吐槽,使用公有云服務也有風險和弊端,一旦云服務宕機,大批企業客戶就會受到牽連。而據目前的云服務實踐現狀來看,"低價的公有云服務并沒有想象中那么便宜,一旦故障發生造成的損失則間接抬高了成本"。

  公有云成本凸顯,降價成噱頭

  國外研究機構RightScale報告中指出,很多企業用戶在云服務時,往往會選擇混合云的方式,即在單一的環境中至少使用一種私有云和一種公有云。這是因為,公有云在靈活性、可擴展性、高性能和低成本方面優勢明顯,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劣勢,一個是安全問題,而另一個則是不可預測的成本問題。

  也就是說,按需付費雖然確實降低了公有云的使用成本,但在另一方面也會帶來了一些難以預料的支出。對于一家公司而言,將數據從某一云端遷移的過程在價格上有時高得驚人。

  假設一家企業用戶需要將100個系統應用以及在其之上負載的相關數據遷移到一個公有云上。用戶需要付給供應商在計算和存儲服務上一定的使用費用,當然,這部分費用在用戶獲得這部分資源服務時是預先設定好的。

  接下來,系統將以特定的使用模式開始消耗這些資源,包括計算能力和存儲空間,隨著系統的改變這些資源的消耗也隨之進行相應調整。這時無論用戶最初使用這類服務的價格設定是多少,用戶每月所付費用將隨著系統的運行開始不斷上漲。隨著數據開始自然累積,系統需要進一步升級和迭代,開發人員在系統維護時也進行了相應調整。以上這些因素都意味著盡管使用模式變化緩慢,但如果用戶使用的服務超出預估,以不同的速度使用服務,或者添加一個新服務,那么用戶成本實際上是不斷增加的。

  除此之外,盡管供應商一般會選擇在計算和存儲價格做出降價調整,包括網絡、工作負載和數據分析在內的其他云服務在價格上卻并沒有做出相應的調整。

  這也就顯得用戶需要提前獲得較低價格,而供應商在面對云服務頻頻出錯的問題解釋上有些冠冕堂皇。

  拋開成本,混合云是否最優選?

  作為倡導混合云服務的戴爾曾表示,如果某一應用程序擁有顯著的特點并已經處于穩定狀態,其在公有云上的運行成本會更高,通常會高達三倍左右,此種類型的應用程序放在私有云上反而成本更低,并且讓企業在自有的數據中心對它們具備更強的管控能力。

  此外,公司在電子化探索工作中通常會涉及到操縱全世界范圍內TB或PB級別的數據,在某些情況下將所有數據并將其遷移到云端亦是不現實的。這種情況下,公有云方案就顯得難以落地。

  而且從安全可控自有的角度來看,私有云總體擁有成本絕對比公有云會更便宜。

  不過,對用戶而言,選擇公有云還是私有云服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數據顯示很多公司都會選擇至少一種公有云和一種私有云服務。說白了,公有云與私有云優劣勢并存,如果將已經使用的云計算資源拋開的話,托管私有云還是比公有云成本更高。

  算來算去,想必用戶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專注于初始價格和服務的可用性,只能為用戶在短期內節省成本,而用戶更需要關注價格以外的因素,建立一套可行的成本指標和成本管控體系,在長期目標上實現總擁有成本的降低才是硬道理。
51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97超碰_90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_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6_播放